close

 

           這是布置層次裡最難做到的。它跟屋主鑑賞力和品味有關係,就像原木餐桌上您會擺上一盤插花或水果籃?還是拿舊報章雜誌當吃飯桌墊﹖調味料的瓶瓶罐罐堆放在桌上一旁呢?這樣的擺設差異,對於用餐的氣氛就有不同觀感影響。基本原則「質感」是種抽象的知覺綜合,需要對於美感更精進的要求才能體會得到其中差異。

 

     質感攸關個人的認知與認同,其先決條件一定是家裡沒有雜物亂擺放且整體看起來漂漂亮亮的,這得靠隨手收納整理完成的。當然那種所謂有錢人的金碧輝煌算有質感嗎?就見仁見智囉!因為「俗」與「質」就是認知與認同問題了。若用對金色系列的色彩,質地感是可以油然而升。但若整間屋宅裝潢得金光閃閃珠光寶氣,毫無任何修飾地配置,只會徒增屋主陷於“熊抱”(俗爆)的窘境。

 

     排除人們對於盲目流行的定義,在質感用色上,一般不會刻意用黑色或過度暗沉的色彩去襯托,反倒是採用讓人覺得不黑不白親和力極高的灰色搭配上任何純色系顏色,有提升區塊的樸實質感與優雅氣質。但千萬記得不是在顏色裡調入黑色或白色的「灰」,而是黑色和白色按比例調出單一顏色的運用。想像一道灰色牆面掛著一個有顏色的時鐘或是一幅色彩鮮豔的圖畫,灰色扮演著不搶主角色調的幕後功臣,更能襯出主體的氣質美。

 

     義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用加了白色的飽和顏色,成就了優雅沉穩的「莫蘭迪色」,使原本毫無生氣的灰轉身為有質感色系,重點是這是玩色彩的人懂得擺在對的位置。除非是對莫蘭迪色特別偏執喜愛,將其作為襯底甫色運用在家的部分區塊上用色,應不失為提升質地搶分良策。

 

     色彩除了原生色外,確實有著許許多多已被發掘且酷愛使用的創生顏色,諸如勃根地紅、普魯士藍、孔雀綠、薑黃、巧克力色、三色菫紫、卡其色、駝色、摩卡慕斯…等,還有著多到不勝枚舉的衍生色,用色不難難在選色,如何找出自己品味的特「」成為個人質感表徵,是件好玩且非常有意義的人生大事。

 

                  冇有:

                        住家舒適必須三元素,

                        先把整潔基本功做好,

                        其餘慢慢加入元素,

                        「慢工出細活」家的質感是靠心和手經營出來的。

                        去蕪存菁」的收拾概念真的很好用,

                        再將家裡的所有元素色彩重整配置,

                        定能使家的質感顯現出來。

                                    

                        欲營造屋宅質感

                                         剩餘空間的利用不可小覷,

                        善用刻板印象中“有氣質”的物質,

                        例如:書、畫藝術品切花、造型立燈...

                        擺上幾件加值

                        這是任人都能做到的

                        但別忘了選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冇有 的頭像
    冇有

    冇物有色趨勢宅區塊微型

    冇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